校友对话

编者按:

赫尔曼·黑塞曾言:“每个人的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文闫皓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这一信条。他理性又风趣,生动形象的事例典故信手拈来;他健谈且诚恳,数次曲折汇集成的宝贵经验无私奉献。本期,就让我们追随着文闫皓瀚的足迹踏入经济学研究的密林,聆听一位“准经济学研究者”的自白。

人物档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

文闫皓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

2019级经济学专业

 

斩获offers

康奈尔大学 - 应用经济学与管理硕士项目(最终去向);杜克大学 - 分析政治经济学硕士项目(30%学费减免);纽约大学 - 量化经济学硕士项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量化经济学硕士项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 经济学硕士项目;香港科技大学 - 社会科学哲学硕士项目(每月津贴18000港币);香港科技大学 - 经济学硕士项目;香港大学 - 经济学硕士项目(每年奖学金360000港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硕士项目

 

01

一场对经济学研究的漫长告

汲取、思索、再分享,文闫皓瀚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对经济学研究的漫长告白。大一伊始,文闫便积极着手开展职业生涯兴趣探索。他在体验过教育、管理、数理学、企业工作后,逐步转向研究赛道,并由此开启了与科研相伴的大学时光。在文闫看来,研究工作极其契合他的性格,首先是自由度,无论是研究领域、研究方式还是研究时间都不设限,这给予了他极大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研究还能活用所学,这些复杂的数学和计算机工具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让他感到自己认真学习的前沿知识都更具有意义和挑战性。最重要的是,研究给予了他莫大热情和精神享受,这不仅在于工作模式带来的舒适匹配,更在于其研究成果能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改变和贡献。大二时,文闫参与了一项关于中国政府官员的研究,起初他认为处理这些人的官职迁谪数据很枯燥,但在慢慢深入的过程中,他发现眼前的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又一个真真切切的人生经历。“这就像一种‘二创’,你可以发挥无限的联想。在不断的自我创作当中,你会感受到这项工作的意义,这个时候它就不再是单纯地完成数据清理了。”

 

而关于如何挑选课题、接触项目,文闫也有自己的心得。一是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检索网络。由一篇论文出发,接触这个作者的其他文章,再从它们引用的文献向外延伸,不断地阅读摄取,就能织成一张论文网。在文闫眼中,这种构建方式不仅让他了解到当今细分领域的一些发展方向和活跃的教授,更有助于他一层层推进得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二是学会主动寻求相关资源、信息和帮助。积极对接老师和学长学姐,参与相关峰会,在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招聘助理的相关信息,甚至是在日常阅读中关注细节背后的经济学逻辑,都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文闫进行了由学习者转向分享者的角色变换。在经管学院经济学会和校友分享会中,他积极地将他所见所得的经济知识向外输出给更多感兴趣的同学。

 

这样的论文分享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主讲人在读懂几十甚至上百页陌生领域的论文文献后用清晰易懂的方式阐述给听众,并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这对分享者的理解和归纳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战。文闫认为论文分享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同学们的能力,更推动了经济研究的科普。“我跟同学们交流、思考、碰撞而得出的这些很有意思的观点,是比未来的学位都更宝贵的财富。

 

02

求学路上的思索灵光

从交谈中不难发现,文闫是一位观察细致且热衷思考的人。谈及经济学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改变,他说是“受收益成本分析影响”而产生的“效率第一”的思维模式。在生活中需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他通常会确定若干个指标,并借此对几个选项进行评分,由最终分数评判偏好。诚然这种标量化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他的抉择效率,但文闫也意识到标量缺乏人性关怀的特点。他认为,如何将刻板而模型化的标量思考同日常生活中的情理相融合,还有人们待进一步探索。

 

而关于当今量化热潮,文闫也有自己的看法。身边不少同学抱怨量化课程难度大,而文闫却认为“本着Learning by Doing的原则,在实习中逐步磨炼后,这些技巧并没有很难。可能大家锻炼得不够多,操作还比较生疏,所以才会觉得有难度。”因此文闫依然鼓励大家尽可能地尝试一些量化技术,“现在在学习中克服了这些困难,以后工作中再遇到就有底气轻松应对了。”

 

在每个生机勃勃的盛夏,文闫都会利用暑课时间给自己的学术密林补充养分。从大一时期北京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暑课,大二时期北京大学同芝加哥大学联办暑课,到大三时期康奈尔大学的暑课,文闫体会了海内外多样的教学体系,对开放与守规的文化碰撞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受疫情影响,他对没有前往当地求学略表遗憾,但他也笑道,疫情催生出来的网课模式,也带给他与深圳的网课课友集体线下“面基”的别样体验。文闫在修读芝加哥大学暑课期间结识了一名曾在非洲支教过的外国同学,那位同学每次上课时都会带着自己的狗狗一起视频学习,有时还会边听讲边给小狗喂食,而同学们在学习疲乏时抬起头看看这只小狗,亦能获得一些特别的慰藉。“我感觉他处在一种随性有趣的生活状态里,不要求自己一定从这门课上学满所有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一种随性与纯粹。”

 

03

四年终回首,迢迢数峰青

大学四年,文闫常用来自我消遣的两样爱好就是练字与阅读,巧的是这两件事在他幼时皆为他所排斥的。练字对于他而言是极佳的静心方式,因为这项活动需要高度的注意集中,纵使写字的是右手,左手也不能太过放松。申请季期间文闫也感到焦虑不安,他便时常自己练字,有时临摹一幅大家书法,有时随性乱涂一气,但无论如何书写,当精力全部集中在稳定控笔之上时,他心中的涟漪也就不知不觉被抚平。阅读则是另一个被时间打磨得逐渐成熟的习惯。一开始文闫也经历了较为痛苦的大量知识储备过程,但当他逐渐将这些知识吸收,内化成独属于自己的思考之后,他再看待感兴趣的领域时,就发现自己能够将原来的储备输出为有趣观点,这又促使他进一步深入探索。

 

回忆起大一时的自己,文闫印象最深的感受就是迷茫。“当然现在也迷茫,我也会忧心硕士毕业后的境况——要不要读博士?读完博要不要当老师?”他笑道,但相较于先前。现在的文闫能够充满信心和勇气地去面对这些迷茫,再一点点将它们瓦解击破。而迷茫之余,文闫也深切感悟到未成定局,一切仍有可能的真谛。从高考来到港中大(深圳),实习与科研的切换,再到研究生项目的择定,他都愿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总结。文闫始终相信,不去后悔当初的某个决定,因为人生旅途中的每个决定都是最好的、唯一的,只要自己的能力足够耀眼,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光。

 

文闫眼中的港中大(深圳)是自由的,在这里,他有机会放开手脚,跳脱出从前“乖小孩”的枷锁,在不计成本的探索中找寻到真正的自己,并沿着完善自我的道路一直笃定地走下去。来时的路已然被学识之树染得葱郁,遮蔽前方的帷幕也被缓缓拉起,那就继续追逐学术的理想吧。他面前,自有一番枝叶扶疏的崭新天地。

 

----------学长经验----------

就业方面:

1. 提早储备好数据分析处理技能和量化知识;

2. 敢于尝试不同赛道,不断探索明晰自己的兴趣点;

3. 主动利用好校内外的资源,勇于与教授及学长学姐沟通并寻求帮助。

 

申请方面:

1. 实时更新,灵活应变。校方每年每年都会对开设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一定调整,所以我们要及时关注最新的信息变更并做好相应准备;

2. 越早越好。提前准备好语言和标化成绩,并且关注一些早鸟计划项目,有助于分摊后续申请的压力;

3.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明确个人特点和未来规划偏向,由此选择最适合自我发展的项目。

 

同时,SME-CDC也在文闫申请途中提供了长久的关怀和帮助。大二上学期,文闫曾经担任CDC校友事务助理,帮助Serena老师对接校友资源。在同校友的交流中,他逐渐了解了各个行业的职业路径,这也为他之后选择研究方向提供丰富的信息。申请季时,文闫与Susan老师进行了很多交流,Susan帮他分析了他的背景和择校,并一直在关心他的申请情况。此外文闫还非常感谢负责认真的Lynn老师,Tina老师和Echo老师。他真心希望SME-CDC能为更多学弟学妹所了解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