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Talk

图片

郑金蕊

2021届金融学专业毕业生

收获的offer:

哥伦比亚大学商业分析硕士项目

康奈尔大学金融工程硕士项目

南加州大学金融工程硕士项目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郑金蕊却在大二时带领支教队走进湖南鸭子港山村,给当地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在大三的时候与创业团队开发活动推荐平台,想要打破三四线城市的信息隔阂。她分享了一句话,“人必须要走向他者,放下自我中心;但我发现,在走向他者的时候,我也变成了更精彩的我。”热心公益和参与创业的她丝毫没有怠慢学业,将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的offer悉数收下。本期“毕业说”邀请到郑金蕊一同回首昔日的流金岁月。

 

支教  重探人生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郑金蕊自幼就对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信息不对称感同身受,步入大学,她总希望为改变这一现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大二圣诞节,郑金蕊作为微光支教队队长带领队员前往湖南鸭子港中学进行教学。她回忆,“鸭子港中学很多小孩子因为经济原因没办法继续读书。我们问六年级的同学们多少人想上大学,全班只有一半人举起了手。”因为短期支教中,老师能教授的大多是碎片化知识,为了最大可能地帮助鸭子港中学的孩子们,她们想传授更多书本外的知识,给鸭子港的小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她给小孩子们讲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珍藏的作品,讲述那些外面正在发生的改变和国内外迥然不同的文化。

有几个瞬间让她难忘:美术课上,她让同学们做名片,其中一个小女孩怯生生的把她画的东西送给她,打开看是一张她的画像;支教结束那天的圣诞汇演,她在台上领唱《送别》,台下的小脸哭得控制不住,但是她还是听见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童声大合唱,声声唱进心里,她觉得那就是最难忘的送别。

在湖南这段经历也反哺了她,让她带着感动和温暖开启下一段旅程,也明白了回馈社会才是人生的意义。除了支教,她还策划过情人节义卖、双十一垃圾箱回收、动物保护等项目,她说,“想做更多有温度的事”。

 

创业  在实践与反馈中搭建知识体系

 

郑金蕊前期广泛活动在社会活动中,但是她发现优质活动大多聚集在一二线城市。与支教的初心一脉相承,2019年,她和几个在美国读书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初创公司——名为“拨雾”的活动推荐平台,想把优质活动引入三四线城市、打通信息隔阂。但她们不是先融资上百万、资源到位才开始,是对产品的执念推动着团队不断向前,直到推荐系统落地、产品上线,她们都没有寻求过机构融资。

郑金蕊认为,创业需要积累与商业模式相匹配的社会资源。起步期因为主办方资源有限,平台活动上线举步维艰,每天被拒绝20+次是常态。她还意识到,创业需要对生意、对人、对商业环境的深刻理解,对于自己来说,先去一个更大的平台建立起成熟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或许是更好的选择。逐渐的,她淡出了拨雾的运营,把重心转移到实习上。此次的创业经历,打通了她在互联网产品、财务、推荐系统开发多方面知识体系,让她受益颇丰。

 

实习  在细节摸索中迭代快跑

今年她以试水的心态投递了几家公司的暑期实习,在某家研究所暑期实习二面中,一位资深分析师提醒:“你是很好的卖方苗子,但是今天面试犯了一个大忌,这个可能不影响录取,但是你自己回去想想”。尽管拿到offer,她积极复盘这场面试,意识到问题可能是推票(即股票推荐,是研究所面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表现得过于激进,与卖方谨慎和顺应人性的表达体系不匹配。之后她重新准备接下来的面试,将更专业的表述融入推票过程,顺利进入广发研究所新财富组实习。

 


在一次次的面试积累中,她小步快跑,迅速迭代。郑金蕊也分享了她的体会,一份好的实习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因素促成的:

Be prepared(准备):时刻准备好才能接得住机遇。实习机会来临时花时间准备笔试面试必不可少。准备暑期实习的笔试可以在应届生论坛上找到原题;面试可以录下自己的发言,多次复盘,培养有逻辑和成熟的表达方式。

Be proactive(积极):建立自己的network(人脉),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实习如果能得到内推机会或是得到朋友的帮助,收到面试乃至offer的概率要比海投简历大很多。求职遇到问题,也可以多向学长学姐、前辈们和学院职业发展中心(CDC)咨询请教。

Be patient(耐心):把投递简历看作一个动态的、持续学习的过程。投递简历之前最好锁定求职的行业,例如券商、咨询、互联网、快消等。如果海投的简历没有回音,要继续反思、修改简历。

对郑金蕊来说,对价值投资和基本面研究的单纯热爱、对快速成长的环境的向往和来自前辈的正反馈让她坚定了把二级研究作为职业发展起点的意愿。在实习中,她发现编程能极大减轻繁琐的日常工作,协助研究数据处理。同时,在她最感兴趣的互联网行业中,大多数商业模式都建立在算法和数据上,这促使她去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基于这两个原因,她把商业分析作为了自己的主申方向之一,并最终获得了沉甸甸的offer。

 

 

回望昔日,无论是湖南鸭子港支教的一尺讲台,还是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再到初来乍到的实习职场,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她与世界交手的痕迹。“我努力走出舒适圈,在生命的每个当下寻找我可以专注和我热爱的领域”,郑金蕊这样总结她的大学四年。而这些不同领域的经历connect the dots,既引导她对职业规划做出选择和不断纠偏,也加深了她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

相信她未来的学研之途,也会一路彩云相照吧!